工研院辦理「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」 【記者林富貴/台北報導】 「眺望2026產業發展趨勢研討會」今(7)日下午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「AI機械」專場,並以「AI驅動下的智慧製造再進化」為主題,聚焦人工智慧技術如何深度融入機械產業的各大應用場域。隨著臺灣機械產業在「智慧機械」成果基礎上的不斷精進,正邁向「智慧機械+」的新世代,應用範疇已擴展至半導體、航太、能源、機器人與無人載具等領域,展現出臺灣在高階機械零組件、智慧設備與製造解決方案上的成熟實力與國際競爭力。以下是各議題摘要與講者觀點: 工研院產科國際所副組長熊治民以「機械產業發展回顧與展望-臺灣機械產業的新征程」為題進行專題演講。他指出,依據財政部資料,2025年1~9月,我國機械產品出口金額為188億美元,較去年同期增加5.2%。其中出口至美國、中國大陸之機械產品金額分別較去年同期增加14.0%、0.2%。出口至美國、中國大陸之機械產品占比分別為26.5%、21.5%;兩者差距持續擴大。另依據經濟部統計處資料,2025年1~7月,國內機械設備製造業產值較去年同期增加5.9%。 不過受到我國機械產品出口到美國關稅增加影響,預期第四季出口金額、產值年增率都會下滑。工研院產科國際所預估,2025年我國機械業產值較2024年將成長約5.0%;但不同次產業的成長狀況不同。例如半導體生產設備仍可維持2位數成長率;但工具機產值則會較去年減少。整體來說,半導體設備仍是支持我國機械業成長的主要動力;其他關鍵機械組件也保有一定的成長動能。但是工具機受到美國關稅,以及新台幣匯率相對於其他主要競爭國變化等負面因素,企業營運挑戰仍大;需要各界集思廣益,加速探索可能的因應策略。包括拓展美國以外市場,以及爭取半導體、軍工等產業應用機會。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